广东工信厅:《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通知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
《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粤工信消费函〔2023〕5号
省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部门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地级以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委)、教育局、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
现将《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商务厅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10日
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
三年行动方案
消费品工业是我省重要民生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工信部联消费〔2022〕79号),加快推进我省消费品工业与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发展,促进我省消费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以数据赋能为抓手,围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目标,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带动消费品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经营管理、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数据闭环,创造更丰富的需求场景,引领消费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迈上新台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多元化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意识,积极打造有利于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环境;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升消费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政协企合力发展,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应用牵引。加快数字技术在消费品研发、设计、生产、物流、营销、流通等环节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技术及产品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从数据开发、收集、整合、应用到提升产品价值的闭环,以数据赋能带动消费品工业全链条融合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结合消费品工业各细分领域的发展特点,明确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分行业、分地区培育一批“数字三品”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标准引领,优化环境。加快制定和完善消费品相关行业标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消费品企业质量监管,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消费品行业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显著提升,成功申报5个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国家“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数字化应用水平明显增强,“双十双九双八”目标(培育发展10家以上消费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搭建10个以上消费品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不低于90%,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不低于90%,仓储物流管理数字化普及率不低于80%,顺利应用电子商务比例不低于80%)顺利完成,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
加强对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引导,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引,着力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协同、数字化创新能力。强化“数字三品”政策宣贯,采取“应用示范、典型推广”的方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激发消费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不区分牵头和参与单位,下同)
(二)提高行业和集群数字化转型水平
围绕消费品工业重点产业集群,按照一个行业“一条数字产业链模型、一本数字化转型指引、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套行业特色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四个一”标准配置推进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搭建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小型化、轻量化、快部署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家电、家具、食品养生、纺织服装、皮革皮具、五金建材、美妆日化、老幼用品、生物医药、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建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及智能工厂。引导消费品园区、专业镇加强信息基础设建设,推进5G网络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围绕企业电子商务、工业软件、数据存储及分析、边缘计算等需求,构建产业园区数字云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药监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企业数字化应用
加快大数据产品及技术创新,围绕消费品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针对行业特点开发场景化的算法及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开发工具及公共性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开放平台和数据资源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带动更多上下游中小企业搭建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将研发设计、生产经营、质量控制、设备运维、品牌及营销管理等业务向云平台迁移,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经营效益。(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
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定位消费需求,不断优化产品设计能力,提升产品创新水平。加快研发生产检测验证设备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汇聚研发、生产和运维环节的数据资源,推动生产管控、设备运维、供应链管理、品牌及营销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反哺生产”打通从产品端到销售端的数据闭环,不断推进产品设计革新、工艺优化、品类创新,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构建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
支持行业组织、大型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牵头建立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完善数字化转型配套标准体系并加快推广。加大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不断强化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加强消费品行业监管,建立重要消费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消费品质量安全数据库、诚信企业数据库。加快消费品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培育一批符合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省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重点工作
(一)以数据驱动研发设计创新
1.运用数字化技术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用户需求分析,把握消费者新需求趋势,针对产品的高频问题发掘消费者痛点,通过数字化售后回访收集用户体验反馈,改进产品不足,针对消费者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需求开展创新产品研发,推动产品设计及功能创新,实现供需、产销高效匹配,不断推出满足、引领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培育产品及服务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消费品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加快CAD、CAE、CAPP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应用,运用三维建模、模拟仿真、虚拟测试等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支持家电、家具、服装制造、皮具箱包、珠宝首饰、电动自行车、消费电子等行业搭建云端协同研发设计环境,推广应用众包设计、协同设计、云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模式。支持消费品企业发展轻量化设计、低碳设计、并行设计、敏捷设计、交互设计等技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快速形成产品方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支持企业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工具和工业软件,推动建立创意设计工艺、图案、素材数据库及工艺知识库。鼓励行业组织牵头建设产品元器件、零部件数字化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共享3D数字模型、技术规模、质量安全等信息。(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产品创新及供给水平。支持大型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建立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加强数据整合分析、模型库共享及供应商协同,实现数据、知识、创新资源共享,在技术创新、产品定位、新品研发等方面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出行、休闲娱乐、应急安全等需求,加快开发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健康食品、老幼病残用品、智能家具家电、可穿戴设备、新型纺织服装、高端医疗器械、化妆品、电动自行车等创新产品。(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1重点消费品品类创新发展指引
健康食品。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对食品原料物性、营养特性、人群营养特征等信息数据化和整合分析,加快数字化食品的产品设计技术应用,利用岭南特色食用农产品及药食同源食材发展特色健康食品。
智能家电。以“产品互联、智能服务、安全可控”为导向,推动智能家电向一体化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全屋智能化家电以及与智能家居相融合的产品,制定和完善智能家电产品标准体系。加快老人辅助电器、户外家电的开发以及防病毒类、抗电子干扰、有冗余设计的的厨房电器、清洁电器、空气净化电器的研发。
家具。重视开发符合消费升级和潮流趋势的家具家电一体化、智能民用家具、智能办公家具、智能酒店家具、智能医疗家具和多功能家具,加快发展儿童家具、康养家具、户外家具和露营家具,稳步推进全屋家具定制、整体家装家居定制。
纺织服装。通过在线设计中心发展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发挥设计资源库和效果渲染能力,实现设计效果的虚拟现实高比例还原。运数字化喷墨印花、色彩通讯、数字化测色配色和传统打样形式。通过模拟特种工况及人体舒适性能开展性能测试。围绕养生、运动休闲等消费升级需求,重点发展健康舒适、保暖、绿色安全、易护理等功能性纺织品,积极开发织造多纤维组合、多组织变化、多规格系列、多功能服装面料,突破智能纤维关键技术、印染绿色化学品技术、高效短流程印染技术等高功能纺织消费产品。开发医疗防护、应急与安全、抢险救灾、环境保护、海洋产业与渔业、体育防护、户外休闲等功能性服装,以及时尚设计、国潮特色等个性化定制服装服饰。
老幼病残用品。运用数字仿真、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建立消费者数字档案,提升老幼病残日用品及辅助产品的普适性,加快开发符合老幼病残特殊人群需要的个性化产品,满足各类个性化需要。
医疗器械。拓展基于数据的服务创新理念、应用模式、解决方案、算法模型等,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医学工程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临床反馈-产品改进-应用推广”的创新链条,加强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创新,重点发展心血管支架、人工关节、骨科及牙科材料等生物用材料及植(介)入器材,透析设备、呼吸机、制氧机等体外诊疗设备,以及运动辅助、疾病康复等康复辅助设备。推进医疗器械及康复辅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体验感及舒适性,提升产品附加值。
智能可穿戴设备。加快柔性电子技术、体液感知技术、数据分析及健康干预调控等关键技术应用,建立软硬结合的健康服务体系及增值服务体系,强化云端集成和数据分析,实现用户端、云端、医疗机构端的无缝衔接。
化妆品。通过数字化工具,将原料、生产、质量、研发等与人群、区域、趋势、不良反应集成分析。深耕消费者的需求、细分功效,开发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创新功效产品,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推进化妆品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玩具。通过建设、拓展在线设计交流中心,支持企业、用户参与交流设计、应用、解决方案等,发挥设计资源库作用,为企业玩具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基于数据服务创新理念,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玩具儿童教育研发工程平台。
电动自行车。对电动自行车等交通用品从生产、销售、使用、充电、停放、维保到回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数据化,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建立行业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制定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标准体系,搭建行业产品质量信息溯源平台及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为监管部门提供更专业数字监管证据,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推进制造环节数字化改造
4.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引导企业建立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支持企业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为核心的研发平台、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SCM)的管理平台、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平台。加快智能分拣设备、智能输送设备、智能货架、智能仓库建设及应用,打造高灵活度、柔性化、智能化的智慧仓储体系。引导食品、医药、电动自行车、化妆品等行业建立基于产品质量信息溯源的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生产、标注、管理、库存及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制造环节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全面提升物料调配、生产控制、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2重点消费品制造环节数字化发展指引
食品。建立数字化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准入审批、资质建档、供应商评估、配额、来料检验放行、采购计划线上管理。建立设备状态及生产过程实现全面实时监控,对生产设备、零配件流程化数字化监控,数字化维护保养,提高监测准确性和效率。推广生产配方和工艺实现标准化与智能操控,降低物料消耗和不良品率。建立全流程追溯体系,通过条码读写器及RFID等设备采集和识别原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入库、销售等各环节数据,满足严格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
服装。加快服装制造“云工厂”建设,以“小单快反”模式响应服装订单碎片化需求,综合利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通工厂间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流和业务流,将定布料、裁床、车缝、质量检测、入库和发货等环节的生产数据都会同步至企业系统平台,实现从订单到工厂的高效率衔接。运用自动存储、自动出货、货物识别、数据管理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存储、物流转运环节的数字化、无人化等功能。
纺织。采用先进数字化智能控制设备、技术、工艺,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消耗和质量动态跟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加快与纺织、印染和非织造等生产特点相适应的智能化生产线应用,提高市场需求、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原料采购、配方优化、生产控制、质量检测和在线控制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纺织制造的数字化供应链共享平台,降低供应成本,提高供应效率。
家电。依托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构建起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家电产品全流程的智能制造系统,运用工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构建数字工厂信息技术系统,实现对生产各环节的数字驱动,实现由传统批量化生产转向定制化个性化智能生产。
消费电子。以小批量、定制化、高精度、柔性化为导向,通过MES系统与设备进行数据对接,推进产品拾料、自动装配、检测、贴码及下料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可追溯。
医疗器械。推动供应链系统搭建,实现原料、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数据闭环和共享。突破跨区域生产、注册人持有制委托生产等环节的供应链整合。鼓励第三方物流、仓储服务商搭建规范、有效、可追溯的医疗器械数字化管理系统。
家具。以大规模柔性生产、标准化成品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提升物料调配、生产控制、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供应链等数字化水平,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一体化的协同优化。
化妆品。加快化妆品行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推动从订单、采购、生产制造、品质检验等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强化成分信息管理、限用物质控制、禁用原料预警、配方备案等技能化控制水平。通过虚拟生产线模拟技术,根据订单情况快速进行产品设计、调动物料供应、安排产线生产,实现对产品的精准定制和柔性生产。
电动自行车。搭建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出行品类产品质量信息溯源监管系统,建立产品档案,搭建符合产品一致性原则、符合标准规范、可溯源的产品数据体系,实现从生产、销售、上牌、维修到回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通过数据共享共同推动产品使用安全升级,利用数据分析优化经营决策及推动供应链。
(三)提升数字化营销水平
5.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品牌价值。引导企业明确品牌管理目标,开展品牌精准定位,利用数字化方式开展品牌建设,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构建品牌管理、产品管理、销售管理和客户管理四位一体的品牌管理体系。利用“互联网+”、“文化+”等模式,将数字创意与品牌价值融合,发展基于精品IP(知识产权)形象授权的品牌塑造,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升品牌价值。支持行业组织开展品牌培育、评价、发布、交流传播、标准制定等品牌规范化建设,支持培育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机构、品牌设计创意中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6.运用数字技术创新销售方式。支持消费品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营销,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和数据档案,实现营销触点多样化、营销策略体系化和营销手段精准化,共同推动“三品”战略上网实施。鼓励企业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开展全域营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3重点消费品企业数字化营销发展指引
食品。发挥食品高频必需品消费的特点,引导企业建立“一物一码”数字化营销系统搜集消费者数据,搭建渠道商智能协同系统,掌握渠道订单和渠道库存,建立数据决策的渠道管理体系。通过数据管理、事件营销精准推行促销策略,提升产品复购率。
服装。加强与服装卖场、经销商、电商平台等深度合作,加快对客户标签精细化分类,精准掌握用户画像,针对性开展个性化产品精准推送。加强产品企划与渠道销售协同,依托柔性化生产能力及供应链,及时响应消费者购买需求,减少库存压力。发展线上引流、虚拟体验、交易+线下服务或DIY自助服务新模式,探索通过VR试穿等新型体验方式,增强消费的场景体验和感受。
家居一体化。建立“线上引流+线下展示及体验”的数字化营销模式,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场景家居的体验服务。通过大数据预测、全渠道库存管理、智能补货等数字化应用,推进仓储一体化、揽配装一体化、送装一体化转型。
家具。支持“新零售”、“共享家具”、“分期付款”、“家具租赁”、“以旧换新”等新概念,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发展全域营销。重视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线上引流、虚拟体验、交易+线下服务或DIY自助服务等新模式。
化妆品。通过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电商渠道“社交+”“潮流+”营销模式开展品牌营销,加强对消费者购物意愿数据采集和分析,围绕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需求打造差异化的营销方案。
皮具箱包。通过多平台、多渠道数字化营销投放,扩大客户存量规模,加强客户需求层次分类,拓宽产品线。开展精准数字化营销服务,建立线上线下数据互通的营销机制,针对高端客户人群开展高端化、定制化、私人化的定制服务。
珠宝首饰。打通从门店到线上的数据渠道,加强对用户社会属性、触媒习惯、兴趣爱好、消费动向等数据分析,加强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投放。通过3D图像、线下场景匹配、产品VR虚拟试戴等方式提升消费者体验,通过消费者需求制定快速修改设计方案,实现产品设计优化及个性化营销。
电动自行车。通过“一品一码”的数字化标签,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与品牌信任度,利用大数据预测等技术,快速优化企业营销策略、库存管理及供应链的升级转型,建立“线上引流、宣教”加“线下展示、销售、服务”的创新营销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对交通工具全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
(四)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7.提升企业智慧供应链应用水平。鼓励消费品企业加强企划、生产和物流等节点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等技术装备应用,推动实现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数据集成和信息共享,提升供应链一体化管控水平。鼓励大型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打通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物流、售后等环节,推动运营管控流程数字化。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智能化产销物流大数据平台,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服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管理机制,推广应用质量管理系统(QMS),整合主体管理、产品流向、监管监测、共享数据等各类数据,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实现精细化质量管控,持续提升产品质量。鼓励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医药、美妆日化等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为核心,充分运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二维码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标识,开展从产品原材料采购、制造、加工检测、存储包装、物流运输、终端门店到客户的全流程信息记录,高效做好质量追溯,实现各环节有据可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
9.创新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以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及产品创新,面向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可视化等需求,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场景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开发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消费品定制化生产、渠道精细化运营,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探索建立消费品工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丰富平台数据库、算法库和知识库,培育发展一批面向细分场景的工业APP。加快数据安全技术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共建数据安全实验室,积极开展数据加密、数据防泄漏等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丰富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消费品数字化转型优秀供应商培育建设,遴选一批在行业具有创新性、专业性和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转型供应商,培育推广一批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牵头建立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开放平台和数据资源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以数字化协同推进技术、信息、供应链协同,实现产业集群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营造数字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11.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加强消费品数字化转型引导,支持消费品各行业组织结合本行业数字化转型等环节特点,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支持地方申报国家“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汇编《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典型案例选集》。做好“三品”专项行动的政策宣传和优秀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注重发掘提炼、总结宣传见成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宣传推广我省实施“数字三品”战略的优秀企业、产品和品牌,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三品”IP。(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加快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支持有条件的行业组织联合科研机构、第三方机构等牵头制定本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围绕制度标准化、数据标准化、应用标准化、迭代标准化构建行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加快开展标准试点应用、规模推广,积极促进相关标准落地。鼓励有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运用成熟度模型对企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标尺和指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加快消费品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消费品工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和组织为中小微企业联合开展产业数字化人才培训。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推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班”等形式合作办学,开展设计创新、品牌首席官,品牌经理,食品和中药材感官鉴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员,内审员等人才培训与考核,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企业实用人才。支持行业组织建设“互联网+创新人才协作平台”,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协同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推进产业孵化。(省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强化消费品行业监管。针对食品、医疗器械、中药材、纺织、家具、家电、鞋类、玩具、婴幼儿用品、电动自行车等10大类重点消费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技术法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的差异分析及比对,建立重点消费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持续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IMS)建设,建立完善诚信企业数据库,共建共享信用信息,完善信用监管。探索建立广东省消费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数据库,提振消费者信心。引导企业采用产品售后服务数字化信息系统,通过对产品使用信息的持续监控,实现产品的预防性维护,减少产品的故障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引导电商平台加大对违法违规、假冒伪劣商品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力度,防止电商企业过度促销行为。开展行业诚信自律安全监测。(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支持行业组织搭建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的沟通桥梁,形成共同推进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合力。加强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宣贯,为政府提供咨询及决策参考和政策落地服务。支持行业组织牵头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符合标准、安全可靠的消费指引,为消费者提供数字化宣教渠道,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各省级消费品行业组织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2-6月)
制定出台《广东省实施消费品工业“数字三品”三年行动方案》,各地、各行业结合实际出台本地区和本行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贯,营造推动传统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落实阶段(2023年4月-2025年9月)
构建部门合作、省市联动、政企互动、协会协调、行业协作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消费品工业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引,形成1+N“数字三品”行动政策包,推动消费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时组织开展“数字三品”专项行动的各项政策宣传和优秀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5年9-12月)
对标对表全面梳理总结“数字三品”政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客观评价消费品工业数字化升级实施成效,提炼宣传各项工作典型经验,深入剖析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动向,进一步理清消费品工业发展方向与思路,推动消费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