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领头羊”主导的新扩张开始?中复神鹰拟在西宁扩产2万吨
2月24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应青海省政府邀请,率队赴青海省西宁市进行考察。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等接待了宋志平一行,双方就持续推进深层次高质量合作及在西宁的碳纤维等新材料项目建设进行会谈,并参加了项目签约仪式。
中复神鹰拟在西宁扩产2万吨碳纤维项目。
签约仪式上,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常委李新华,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黎明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国良、西宁市委常委、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许国成、青海大美煤业董事长白永强作为代表签署《中复神鹰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协议》。
此次签约的碳纤维项目投资金额为50亿元,总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规划产能将建设年产 1万 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计划将中复神鹰西宁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另据了解,本次中复神鹰还与西宁开发区甘河园区就项目备案、环评、土地、规划以及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及准备工作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以确保项目全面落实。此项目开工投产后,中复神鹰T700、T800 级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将实现进一步下降。
深度分析
优胜劣汰是“铁律”
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碳纤维行业优胜劣汰现象正在凸显,开始加速洗牌。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的正常的市场现象,碳纤维行业不会例外,也不能例外。
过去两年,几家多年未生产的僵尸碳纤维企业宣布申请破产,包括浙江泰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等。而且,部分仍然生产碳纤维的目前仍在经受持续亏损。但另一方面,是过去一年,碳纤维上市公司光威复材的净利润接近4亿元。今天,中复神鹰宣布扩产。
对此,业内不禁问:碳纤维行业新一轮扩张开启了?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指挥棒”的指引下,经历了市场最严格的洗礼,本轮扩产中,国产碳纤维的本轮扩产已经开出凸显出由领军者开始引领的典型特点。
市场指挥棒开始淘汰无效产能
新材料技术是世界各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碳纤维是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尤其是在国防军工领域,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也正是由于深深明白碳纤维对于各国的重要价值,在中国碳纤维产业2005年突破产业化关键技术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在碳纤维领域的装备、技术、人才实行严格封锁。
从CCF300碳纤维技术2005年实现重大突破后的10多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迅速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技术上的突破加上对碳纤维材料重要性的认知,使我国掀起了一股投资碳纤维的热潮。
目前,研究、生产碳纤维的企业和机构在全国广泛分布,在吉林有吉林石化、吉林化纤等,在山东威海有光威等;在江苏有中复神鹰、恒神股份、中简科技等;在上海有金山石化等;在浙江有宁波材料所;在山西有山西煤化所等。
“多个地方的政府对碳纤维投资项目都会有一定的优惠或者补贴政策,国家对这种战略性材料也非常重视,加上部分企业老板确实有干好碳纤维报国的追求,多种因素重叠到一起都刺激了资本进入碳纤维行业,这其中既包括国有资本,也包括民营资本。”一名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大小小的碳纤维企业共有约30家。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碳纤维的需求总量约为23487吨,产能约为26000吨。从实际产量看,2017年,中国大陆的碳纤维产量约为7400吨,中国台湾的碳纤维产量约为4000吨。
不过,这几十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却大不相同。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少数几家拥有千吨级生产线的企业正常生产,还有几家拥有百吨级生产线的企业也在生产,其余有开工、有产出的碳纤维企业数可能不到10家,剩下的就是不生产的。
仔细梳理会发现,在第一轮持续了约10年的碳纤维投资热潮中,尽管企业经营普遍性面临巨大考验,但从项目总量上看,基本处于“只增加不减少”的状态。而且,当初部分企业涉足碳纤维行业时,投资人心中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种“打破垄断、产业报国”的情怀,所以即便是艰难的坚持,大家也仍会觉得那可能是一种理想的力量支撑着企业往前走。
但是,浙江泰先和沈阳中恒让大家明确意识到,即便是再有情怀的行业,也逃不过市场竞争法则的考验。而能不能赢利,且能不能实现连续赢利,已经成为未来5年、甚至未来10年里摆在更多中小碳纤维企业面前的首要难题。
“低成本化是国产碳纤维继续提升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点,而低成本化怎么实现?其中一条就是要有规模效益。那规模效益又如何实现?一是通过规模化来降低公共费用和原料采购成本,二是通过工艺革新或颠覆性创新。而要有规模效益,首先就要做到去掉无效产能,加强实际产线的生产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较长时间都没有生产的碳纤维企业申请破产并不意外,这类企业通常被叫作‘僵尸企业’,他们的产能对于整个碳纤维行业来说属于无效产能。”一名业内人士说。
领头企业成为本轮扩产主力
在行业熬过了10年整体性亏损、经过10年煎熬期后,在国产碳纤维开始产业化整整过去了13年之后,在上一轮碳纤维行业投资驱动过后,这一次,中复神鹰的扩产计划背后折射出的信息是,新一轮国内碳纤维产业的扩产开启了。
所不同的是,上一轮碳纤维行业的上项目基本处于群雄逐鹿状态,全国各地、各类资本都想上项目。而如今,市场“指挥棒”让那些更优秀的逐渐运作上了正轨,本轮扩产也由领军者开始引领了。
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2017年9月1日,光威复材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家专业碳纤维企业。
依据最新业绩预报,2018年,光威复材实现营业总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营业利润42646万元,同比增长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656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军品业务稳定增长,民品风电碳梁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公司收到增值税退税6869万元,公司承担的科研项目通过验收,相应项目经费4223万元转为当期损益。
在新建项目方面,光威复材新建的20吨级高强高模碳纤维产品线与两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预计2019 年年内将投产30%的产能,预计到2020年将全部达产。这3条新增的碳纤维生产线将为公司接下来的碳纤维产品市场放量提供稳定支持。
中信建投军工板块首席分析师中黎韬扬在研报中表示,光威复材未来将形成以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为支撑的,从原丝开始的,涵盖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复合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并在现有的产销规模基础上,3年内将实现产能和销售的较大增长,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先地位,为未来5~10年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在光威复材公司的碳纤维军品业务维持高速增长,民用碳纤维产品大力切入新兴市场的带动下,未来,预计光威复材的业绩快速增长高度可期。
同时,作为民用碳纤维的龙头,中复神鹰也于2016年开始赢利,这在国内民用碳纤维市场尚属首次。“这也标志着国产碳纤维开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事实上,2017年5月,中复神鹰千吨级T800原丝生产线实现了建成投产,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2017年8月底,其单线SYT55(T800)级碳纤维千吨级生产线也宣布投产。本次,在西宁即将新建2万吨碳纤维项目的消息,再次把行业关注的目光引向了中复神鹰。
可以发现,这两年,国产碳纤维的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渐提高,以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为代表的领军碳纤维企业的综合实力正在稳步增强。接下来几年,随着其新项目的陆续投产,他们在国产碳纤维市场的占有率还将再度提升。
可以预见,接下来,在中国碳纤维产业继续铆足劲儿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将继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种综合要素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他们的整体竞争能力仍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那些在产业化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实力不足,无法匹配企业发展目标的企业,将会陆续申请破产,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铁律,碳纤维行业不会例外,也不能例外。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